欢迎访问发表论文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支付方式 | 网站经营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关于我们 经营资质 论文欣赏 合作期刊 发表流程 发表常识 在线投稿 服务承诺 支付方式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ABOUT US
公司简介
企业文化
公司资质
test
 
 
 
农学论文 首页 > 论文欣赏 > 农学论文

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5-2-6 11:58:00    浏览量:1091

中国花卉产业应努力的目标不是追求栽培面积的扩大,而是调整产品结构,增加科技含量,增加产值及拓展市场,提高生产效率。

4.1 生产方式要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花卉生产的规模化可有效地降低成本,便于栽培和管理。花卉生产的专业化能有效地集中技术力量进行专项研究和攻关,为保证产品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荷兰目前大约有花卉生产1.2万家(包括种植户),生产面积1.1万hm2,从业人员7.2万人,销售额则高达73亿欧元(合人民币约730亿元)[11]。在花卉业发达的哥伦比亚,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花卉生产农场约有100多个,出口的主要花卉品种约10多种。每个农场的花卉种植面积约20~30 hm2,一个农场原则上只生产2种~3种花卉,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程度相当高[18]。

    目前,中国的广东省、云南省、江苏省花卉业已逐步形成相对集中连片的花卉生产基地和“公司+农户+市场”的产业结构[5],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但中国花卉企业中,农户数量庞大,小企业多,中大企业少,就是底盘大,上头小。多数农户生产面积只有几亩,员工就是几个家庭成员,平均每户2~3人,年营业额几万元[11]。农户的数量是企业数量的20倍之多。而54651个企业当中,种植面积在3hm2以上或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只有7825家[8],所占比例不到15%,形成人们常说的“有数量,缺巨人”现象。如果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花卉企业的生产面积普遍偏小,营业额或产值则更小。

4.2 调整花卉品种结构,利用区域优势,发展特色花卉
    据世贸组织统计,1998年全球花卉贸易出口额超过74亿美元。产品结构为:鲜切花占60%,小盆花占30%,观叶植物占10%,其中鲜切花是花卉产业发展的主体。世界上许多花卉产业大国,鲜切花生产占产业的60%以上[14]。近10年来,国内鲜切花和盆花生产虽然受到重视,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还不够。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花卉产业种植比例为:观赏苗木生产占花卉总生产面积的53.89%,盆栽植物占10.30%,鲜切花仅占5.77%;观赏苗木占国内花卉销售额的46.82%,盆栽植物占29.28%,鲜切花11.37%[8]。国内花卉生产面积是世界总生产面积的1/3,而切花生产总量仅为国际市场的3%[14]。这与当前国际花卉贸易的产品结构形成很大反差,没有充分发挥中国劳力资源优势,还需要大力发展切花和盆栽植物产业。

    没有特色就难以挤占花卉市场,已逐渐为花卉界所共识。如主产切花的以色列,近年来,从澳大利亚、南非大量引进野生花卉新品种,经驯化、选育,不断推出蜡花、一枝黄花、银莲花属等特色花卉,使老品种比重从73%降到43%,新品种由27%上升到57%[19]。

    首先是要发挥资源优势,充分开发和利用中国特有的花卉种质资源,形成特色产品,在高科技装备的基础上形成规模化商品生产。其次是发挥地理优势,充分利用当地的环境气候条件,发展适合当地的花卉生产项目。第三是在重视花卉生产的基础上,对产品、技术的开发和市场的建设予以高度的重视,促进花卉产业的科研、生产、市场三要素协调发展,避免出现大起大落、结构失衡等问题[15]。

中国地域辽阔,各种气候类型并存,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生产力水平,充分发挥自身的自然优势和有利条件,研究国内外花卉市场的供求状况与变化趋势,确定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使花卉生产结构优化、减少风险、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质量提高、效益增加。还要提高花卉生产的设施设备,确保各地域特色花卉全年生产,把花卉产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5]。

4.3 提高科技含量,依靠科技手段提升花卉品质和国际竞争力
4.3.1 加强花卉新品种的选育、关键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新产品的不断开发、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完善是推动花卉生产的动力因素,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是中国花卉产业不断发展的源泉。花卉产业是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的新兴产业,没有科技进步,就谈不上花卉产业的发展,更谈不上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5]。荷兰、美国、德国、新西兰、日本等花卉产业发达的国家几乎占有全世界90%的花卉品种专利。自主创新是发展的灵魂。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不多,主要花卉原种依赖进口,是严重制约中国花卉业发展的瓶颈[13]。要想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润,必须拥有大量具有品种专利的花卉品种。要改变中国花卉市场上洋花、洋草占统治地位的被动局面,大力推进主要产品的原种进口替代,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提升中国花卉育种水平,充分依靠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的科技力量,通过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培育新品种,并将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中国要重视中国传统珍贵名花和野生花卉资源开发和利用,选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品种,使中国花卉品种既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又能丰富国际花卉市场[5]。在加强新品种培育的同时,要加强工厂化育苗、设施技术、栽培技术以及保鲜、贮运等配套技术等等制约花卉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向生产,使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不断持续向前,从而真正实现“依靠科技进步,发展花卉产业”[15]。为此,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13]。

4.3.2 提高花卉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中国花卉业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极低。2007年从业人员高达367.5万人,专业技术人员仅为13.2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为3.60%。专业技术人员的严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花卉生产过程中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造成产品质量不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从而制约着花卉产业的健康发展。

现代花卉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从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到各级经营管理人员,都必须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因此通过对技术人员的不断培训,培养出拥有专业技能的花卉生产、管理和营销人员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加强国际交往,引进人才,为花卉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实现人才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15]。

4.4 建立完善的花卉流通网络体系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技术是保障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素,因此占有信息、技术资源,并不断丰富和完善,为花卉产品注入更高的科技含量,这是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15]。

要加大科研力度,借鉴国外先进的花卉保鲜技术,延长花卉的保鲜期,改善花卉运输工具。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利用电子通信以及网络技术对花卉的整个采摘、包装、运输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增加、改进各环节衔接处的冷藏设备,完善整个冷链运输,加快普及冷链物流技术。如在冷链物流具体实行的过程中,借鉴国外RFID技术实现对运输/配送过程中温度发生改变时的预警[13]。

流通网络是花卉生产和销售的纽带,完善的信息和流通体系是发展花卉业的基础条件。应借鉴国外供销系统化管理经验,彻底改变目前花企供求脱节、流通不畅、封闭零散的现状,尽快建立花卉绿色通道,简化出省出口花木手续,降低规费;建立流畅的花卉市场网络体系和花卉电子交易系统,促进大型花卉,生产企业和花卉市场的电子联网,通过拍卖、网上交易、速递等现代流通形式,提高流通过程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速度;加强花卉产业信息服务,保证市场信息传递准确,使花农、花企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内外花卉种植销售情况和价格走势,用于指导花卉生产[5],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方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调整产品及品种结构,生产优质、畅销花卉,不断提升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9]。

4.5 科学定位、稳步发展,实现产业的调控性和法律的保障性
   中国花卉产业由原来的萌芽、缓慢发展到恢复、调整和快速发展主要依靠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花农的自我积累,但要在这个较低水平的基础上,真正形成和发展为一个现代化产业,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还要对花卉产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既要看到它是一种高效高风险产业,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变化,适时、适度地发展,又要看到它需要相应的设施和技术。花卉产业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其他种植业,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群众已经表现出自发搞花卉的热潮,但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应在充分认识自我的条件下,科学定位,避免盲目发展[15]。要建立完善的立法和管理机制,完善花卉产业机制,调整产业结构,规范花卉市场,实现国家统一标准和统一管理,使花卉产业的发展有法可依,能够沿着科学化的轨道健康、可持续地发展[15]。

4.6 加强行业服务,积极推进花卉产业化进程
  通过组建行业服务协会,一方面对内提供信息等服务,按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规律安排生产,减少花农的经济风险;另一方面通过相对统一的对外交涉,稳定、提高花卉产品的国际销售价格,以保护花农的利益,做到花卉出口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以行业协会为龙头,扩大集约化经营,把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纳入社会化大生产的轨道,规模生产,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通过产业化经营,把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组成有机整体,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形成有竞争力的花卉产区,打破各自为政的弊端,共同开拓市场和抵抗市场风险,努力提高产品出口创汇能力。同时避免陷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提高综合效益。总之,应充分发挥商会在国际市场中的作用,使单一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的花卉企业形成一种行业合力参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从而使中国的花卉企业逐步做大做强[13]。

4.7 引导花卉消费,培育消费市场
   目前中国花卉生产面积、产量占世界之首,但人均消费量很低,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消费水平1/80,消费不旺已成为阻碍中国花卉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因此,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引导消费者由中低档产品逐步向中高档产品过渡。但是目前花卉生产缺乏技术流程;流通中,对流通、包装、运输等没有严格的技术要求;交易中,没有市场准入制度。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优质不优价”、无序竞争的恶劣局面,严重影响了花卉业的发展。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控制体系,满足多样化、优质化的消费需求,通过展览、讲座、竞赛等活动宣传花文化,将许多已形成的花卉象征理念、欣赏理念、认识理念、审美理念及保健、食用、药用功能等科技知识在全社会普及,提升花卉产业的“软力量”,刺激和引导消费,培育消费市场。

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www.mxhslw.com
 

本文转自:www.mxhslw.com

本文转自:www.mxhslw.com

返回上一页

| | |
扫描二维码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