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论文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支付方式 | 网站经营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关于我们 经营资质 论文欣赏 合作期刊 发表流程 发表常识 在线投稿 服务承诺 支付方式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ABOUT US
公司简介
企业文化
公司资质
test
 
 
 
声学论文 首页 > 论文欣赏 > 声学论文

传承和发扬中国民间音乐精粹

发布时间:2015-2-6 11:58:00    浏览量:1283
明轩翰思论文网摘 要:双簧管是产生于欧洲16世纪的一种吹奏乐器,从20世纪传入中国以后,深得中国人民的喜爱。然而一百年过去了,中国民族风格的双簧管乐曲仍很少见。本文以双簧管演奏者的身份创编了一系列作品,并经多位双簧管演奏家演奏后的感悟为基础,论述了双簧管如何继承和发扬民间音乐精粹的。 
关键词:双簧管;民族音乐遗产;继承;发扬 
 
在我国,随着交响音乐的普及和人们对音乐认识的提高,双簧管业已进入中国人民的音乐生活中。当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引子中双簧管奏出的甜美悒郁的旋律,优美而富于女性特质的音色,每每使中国的音乐听赏者动容。然而,除《梁祝》、《红旗颂》(交响诗)等中国现代管弦乐队作品中的双簧管领奏外,中国本土的双簧管独奏作品却寥寥无几。近年来,除赵季平的双簧管与乐队《陕南素描三首》外,演奏较多的也仅有陈其钢的《道情》、许林的《月宫》、辛沪光的《黄昏牧归》、王志伟、孙亦林的《农村就是俺的家》,王小寿、刘小山的《雪山雁歌》和王西麟的《思——“寄南国”之一》等少见的几首。今天,我们面临着中华民族近百年历史上最和谐的时期,开放的、飞速的、政府对发展的重视等因素,为我们音乐的腾飞构筑了良好的平台。然而,为什么双簧管艺术的发展却如此缓慢?为什么这样一种乐器,却鲜有独奏作品问世呢?除我国作曲家因不太熟悉其演奏技法而不愿更多留意双簧管独奏作品的创作外,不重视对我国民族音乐精粹的继承和发扬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今天,我们应怎样顺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借助更多的社会力量来推动双簧管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呢? 
 
一、传承民间音乐精粹,推动双簧管艺术创作 
 
双簧管的现代形式是16世纪50年代在法国路易十四的宫廷里发明的。在西方,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它以其优美的、富于表现力的音色,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管弦乐队和军乐队中,双簧管作为主要的高音木管乐器,已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并常常担任领奏或独奏,同时,国外双簧管独奏作品也俯拾可见。现今,双簧管作为全球大众非常熟悉的西洋木管乐器,进入中国人民的音乐生活也不过百年时间,而它独特的音色已令中国人耳熟能详。这充分说明,双簧管在某些方面已经得到中国人民的认可并接受。 
音乐历来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百年来的中国音乐发展史证明,包括双簧管艺术在内的西方管弦乐器已经溶入中华文化的大家庭,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本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外来文化只是嫁接在这“根”上的“枝叶”,如果“根”丢失(即丧失了自己特有的文化身份认同),这个民族文化的显现便会像“无根草”,成为飘荡着的“浮萍”,难以深入人心,我国当前双簧管艺术的现状即如此。通过审视自己周边观察我们民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发现不同文化的发展都“殊途同源”——在本民族基础上通过寻求差异而进一步升华,舞剧《一把酸枣》的成功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此想到,通过山西民间音乐编创双簧管独奏作品,不失为一条推动我国双簧管艺术发展的路径。 
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尝试将山西民歌改编为双簧管独奏曲。10多年来,已经改编、演奏并录制了10首山西民歌双簧管独奏曲②,改编过程中完全保留原民歌的风格色彩,将双簧管的各类演奏方法运用其中,甚至借鉴采用各类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尽可能的还原民歌原有的味道。 
山西是民歌的海洋,千百年来,蕴藏了丰富的民歌资源,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山西地处华北高原,位于黄河中游,山西境内多山,南有中条山,东有太行山,北有五台山、恒山,西有吕梁山,这些山脉将三晋大地分割为由5个盆地(晋中、晋南、上党、忻定和大同)为主土石山区。独特的地域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尤其是音乐传统)以及人民的语言、风俗习惯等,使山西各地民歌在音阶调式、调式骨干音和旋律特征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呈现着各自的风格色彩。根据各地民歌音乐的不同特点,山西民歌大致可分为晋中、晋南、晋东南和晋北4个不同的色彩区。山西民歌在音调上的特点,是由多方面因素形成的,其中山西语言的影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山西各地民歌是与山西各地语言的发音、语调(抑扬)、语气(重音),特别是声调(四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改编晋北的河曲、保德、偏关民歌(如《想亲亲》、《挂红灯》、《东山上点灯西山上明》)时,注意保留其高亢辽阔的特点,着力体现塞上高原特有的雄浑憨直;在改编晋南的民歌(如《眉户》、《走绛州》)时,注意保留其热烈的感情;而在改编晋中祁县、太谷、左权地区的民歌(如《开花调》、《看秧歌》、《土地还家》、《桃花红杏花白》)时,注意将其灵活自由、富于变化的特点充分表现出来。我们将这些极具山西特色的民歌用西洋管乐器——双簧管来演绎。受到社会上一定程度的认可和接受。 
 
二、依据民间旋律风格,推动双簧管演奏艺术创新 
 
双簧管的音色神秘奇特、优美动人,除了具有木管乐器那种透明而柔和的质感外,同时又具有铜管乐器那种饱满有力的发音特点。良好的双重性使得它在音乐表演艺术中主要不是一种技巧性的乐器,而以柔美抒情的歌唱性见长,特别在演奏较为抒情的乐曲旋律时,那富于歌唱性的优美特质,会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把人从现实生活中拉到深远的意境中去。双簧管的音色很明显的区别于其它乐器,显得清新而淡雅,明快而温润。就音区而言:高音区部分在保持双簧管传统音色的情况下,显得尖锐而不刺耳;中音区部分则给人以明朗轻快之感;低音区部分也是清晰稳重。总的来说特别适用于独奏类乐曲或乐队中的独奏部分,同时也擅长演奏描绘自然风光的乐曲,例如苏格兰高地风格曲调。以上双簧管自身的几种音色特点,将既柔润温和又松弛集中的声音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是双簧管音色、音质的共性特征。然而,演奏我国双簧管音乐作品,常常还有一些独特的要求。若干年以来,笔者在改编作品的过程中,对双簧管如何演奏中国民族风格作品做了一些探索。双簧管是旋律性演奏乐器,探索的主旨是:依据民间旋律的风格对双簧管演奏技法的改良与创新。 
我国双簧管音乐作品旋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某些音的演奏上有上、下滑动的要求;某些较长的音要有颤吟(Vibrato)的要求;另外,演奏民族旋律时,为增强其装饰性,对循环呼吸与花舌音有特殊的要求。 
(一)滑音(Glissando) 
在山西地方特色的乐曲演奏中,滑音③是常常用到的技法。我把演奏中常用到的滑音归纳为气滑和指滑两种。 
1.气滑④ 
首先采用《桃花红杏花白》这首山西民歌来解释气滑的演奏技巧和音响效果。 
例1 《桃花红杏花白》甄晓、建成改编 
 
气滑主要是靠气息的支持,气速的变化,口腔压力和嘴型的控制以及自身情绪的调动完成。若想快速上滑至高音部分,需要迅速加大口腔内部压力,并加速口腔内部气流运动,同时利用上下嘴唇夹压哨片,缩小哨口的通气空间,方能达到;反之,则可运用出下滑音。无论是上滑音还是下滑音,气息与嘴型的配合都需保持同步、快速、协调并瞬间完成。 
2.指滑⑤ 
指滑音(装饰滑音):或利用级进音阶(半音阶或全音阶)快速均匀的向上或向下行进。
例2 《走绛州》甄晓、建成改编 
 
相较于西方音乐“一个音符对一个音”,采用半音阶级进的方法,写意性更浓重的中国传统乐曲涉及更飘逸,更多拟声音,类似于呻吟等的滑音部分,因此我们在表演时可以采用“半音阶中的半音阶”的方法。具体来说,手指先放开孔的一半,然后逐渐放开音孔。嘴唇的变化对音高的变化会产生影响:只有气流加强,嘴不动,音高就不会变化,而嘴唇肌肉的紧张度则能起到调节音高的作用。在演奏中,笔者感受到,以气滑和指滑相配合而进行的滑音比较灵活、轻巧,滑动速度可控性强。 。二)颤吟 
颤吟是双簧管演奏的重要手段,有唇颤和气颤两类⑥。颤音是利用音高上下波动产生出的特殊音效,是音乐表演中强有力的一种表现手段。音乐表演中弦鸣类乐器的揉弦行为以及歌唱者控制喉部发出的颤动声音都是颤音的最好体现。颤吟的效果会使音乐曲调,尤其是到高音点的拖长部分显得饱满而不空洞。 
例3 《东山上点灯西山上明》甄晓、建成改编 
 
在演奏第4小节的G音时,先将嘴唇松弛,然后再回到原来的紧张度(手指还在G上,但嘴唇放松使音下降1/4的音高)。 
气颤是依靠腹肌和横隔肌的自然控制,使气流呈一种均匀而规则的波动,形成一条水纹般音波的音乐效果。 
其可产生出自然放松,舒缓平静之感,也可使乐器的音质变得饱满圆润。因此,常用于节奏缓慢的抒情性旋律或乐曲之中。 
例4 《想亲亲》甄晓、建成改编 
 
此曲是一首朴实、直白、大胆的情歌,它用直白真诚的地方道出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向往。双簧管在演奏此曲时,借鉴了民族乐器管子的大量气颤的演奏方法将长音夸张地表现,利用大幅度的气颤表现出乐曲情绪的起伏和凄楚思念之情。 
(三)花舌音⑦ 
演奏花舌时要注意:舌头像背部朝天的弯月,面部是像微笑时的嘴角。呼出的气要发自腹部,而不是发自胸腔或喉腔。 
例5 《想亲亲》甄晓、建成改编 
 
综上所述,民族的旋律风格需要演奏技法的配合,尤其是像利用西方乐器演奏中国传统曲调的情况,两种态度下的衍生品(音乐)如何融合、创新,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改进,既要尊重双簧管乐器表现的特有魅力,也要根据民族风格作品的独特要求进行合理扬弃,否则,将会阻碍双簧管艺术的开发与利用,影响中国双簧管音乐的演奏走向“现代化”。实际上,国外现代双簧管表演艺术也在,乐器本身也有许多改良,使其获得更为丰富多彩的音色变化。 
 
三、继承民间音乐精粹,发扬中国传统音乐 
 
音乐作为艺术与科学技术不同,我们不能简单地用音乐艺术所体现出来的科技含量来衡量一首音乐作品的优劣,否则我们就犯了“科学主义”的幼稚错误。然而,在过去的很长时间,我们恰恰是以科学技术的标准来衡量中国传统音乐的,所以,我们会觉得西洋乐器双簧管比中国乐器优秀,西方双簧管音乐作品比中国的管乐作品好听。出现这种判断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我们只是看到了西方音乐作品中的科技含量,而忽视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价值;其二,从审美接受的角度来分析,人会对陌生的东西产生更多的好奇。由于我们对西方文化是陌生的,对中国文化是熟悉的,所以我们会觉得西方音乐听起来更有“味道”,经过艰难的感知而获得的审美愉悦会更强烈一些。可是,当我们希望演奏出地道的双簧管音色时,却总是有着一定的差距,好像在刻意地追赶、模仿西方的双簧管演奏家,缺失了创造性。 
那么,如何才能在双簧管艺术发展中实现自己的创造性呢?通过开发和利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精粹,创造性地进行民族民间音乐遗产的合理传承是一条很好的路径。一来,我们可以用当代人的思维去理性地扬弃民间音乐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我们在自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主动地选择和利用,以保持我们中国文化的特色。 
具体到双簧管艺术,首先要进一步学习西方音乐,不仅要学习用来构成西方音乐的科学技术,而且要很好地理解西方人的审美取向;其次,要发挥中国传统音乐特色的优势。例如,在演奏山西民间音乐时,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由宫、商、角、徵、羽这些重要的支柱音所构成的音列结构,而且要在熟悉的基础上引入变徵、变宫、清角和闰等偏音所形成的音列结构,进而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五音”、“七音”、“九音”的运动变化所体现出来的阴阳五行的意蕴;在演奏山西民间音乐时,要恢复中国传统音乐“一曲多变”⑧的特点,依照中国传统音乐的变奏方式更好地发挥“个人创造性”;在演奏上,依照地方方言的特点装饰民间音乐风格的曲调,大胆创新演奏技法⑨。 
在这些作品的创编、演奏中,笔者感受到:我们要带着理性的目光、通过审视本土文化来探寻我们欣赏、理解世界的独特视角,同时也要思考其他民族是如何欣赏和解释世界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寻求差异而进一步升华音乐文化在人民生活中的意义。是发展的,文化是不断被扬弃的,目前留存在民间的音乐精粹,是当代人创造新生活意义的资源和资本,是以当代人的需求、好恶来评价和取舍的文化精华。 
要以当代人的思维看世界。当代思维的优势在于,眼界开阔,具有普世的、全球的眼光,因而可以通过寻求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而实现创造性。双簧管是西方文明、科学技术的产物,虽然科学技术不是衡量音乐审美价值的标准,但科学技术却有利于创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作品;否则,我们在双簧管艺术中便很难实现创造性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⑩的举措,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成了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B11。文化遗产是全世界人民的公共财富,不同地域、国家和民族的人们都有权使用它来发展、提升各自现有的文化水平。我们在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时,如何实现西方音乐思维和中国传统音乐思维的合理转换与融合是重要问题。这里所说的西方音乐思维,一方面包括西方音乐的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包括西方人的审美取向。当我们在创造性地演奏山西民间音乐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西方的音乐技术来发展、变革我们的民间音乐作品,为的是进一步彰显民间音乐中特有的审美取向,更有效地扩大民间音乐的审美价值;我们可以按照西方音乐的审美取向来反思民间音乐,从中找到两种不同的审美价值的差异之处。 
双簧管艺术目前未得到更广泛普及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音乐家未能加以足够重视造成的。大量事实说明,文化的发展,只能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同时吸收其他民族的养分来促使其生长。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对于文化“生长”以及本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我们不能因为在当今需要某些地域的文化而无视、甚至破坏文化生态的多样性,而应当重视本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的提出,它致使我们开始反思对西方音乐的教学思路是否合理,作为西方乐器的演奏者和者,如何才能在音乐演奏或教学中实现自己的创造性。通过这种思考,笔者认为只有立足于我国民间音乐遗产,通过合理地传承它,才能促进双簧管的演奏与教学,乃至所有西方乐器的演奏与教学的进步。 
责任编辑:马林 
 
注释: 
①作为传承山西文化遗产的代表作舞剧《一把酸枣》深受全国乃至全世界观众的喜爱,这本身就说明由于它通过表达当代山西人对过去文化历史的思念之情而揭示了出山西人对过去、当下和未来生活的态度,而这种山西人对本土文化的特有的身份认同为其他地域的人们展示了一种特有的欣赏、理解生活的视角,使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启示,所以它才能被当代人所接受,而这种视角却是作者从山西的文化遗产中“发现”的,而这便是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 
②曲目有:1.开花调,2.晋剧曲牌,3.眉户(晋南),4.土地还家(左权),5.走绛州(襄汾),6.桃花红 杏花白(左权),7.想亲亲(河曲),8.东山上点灯西山上明(宁武),9.挂红灯(河曲),10.看秧歌(祁太)。 
③在音乐进行中,某一个音至上方或下方的另一个音不是级进而是滑进,称为滑音。 
④只靠气息控制使乐音向上或向下滑动,称为气滑。 
⑤手指从本音向上或向下依次逐步按键,形成两音之间无级进痕迹的滑动,称为指滑音。
       ⑥演奏时用双唇颤动哨片,使所发音产生波动的颤吟,称为唇颤。演奏时用气息作用于哨片,使所发音产生波动的颤吟,称为气颤。 
⑦花舌音吹法是:舌放松,舌尖虚抵上颚,吹气振动舌尖,经舌尖振动后的气流作用于哨片,使所发音产生快速而均匀的碎音。 
⑧由于中国传统的记谱法“工尺谱”只记录骨干音,这需要每位演奏者进行不同的处理。这种处理一方面来源于老师的口传,另一方面来源于演奏者自己的理解与处理,而这就致使同一个曲牌可以有多种变化曲调。 
⑨参见拙文《浅论双簧管演奏中国民族风格旋律的特殊技法》,《中国音乐》2006年第1期。 
⑩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遗产公约》。 
B112004年8月我国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批准我国政府加入该公约的决定,我国成为较早正式加入该公约的国家之一,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际的加速接轨。正在草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也因此调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加快了相关的立法进程。 
 
参考文献: 
[1]章建刚,王亮.山西省民间音乐遗产的传承与保护[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James P. OBrien. Music In World Cultures. Dubuque: Kenda/Hunt Publishing Company,1994.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Succinct of Chinese Folk 
Music—— On the Personal Understanding of Rearranging 
and Performing Folk Songs by Oboe 
Zhen Xiao Yang Huayu 
Abstract:Oboe, a kind of wind instrument emerged in Europe in 16th century. In 20th century, it has been introduced in China and highly welcomed by Chinese people, however, up to now, only very few oboe music with Chinese national style has been composed.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authors personal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e of writing oboe music with our national style, in hopes to carry on the succinct of Chinese folk music. 
Key words:oboe; the heritage of national music; inherit; to carry forward
音乐论文发表www.mxhslw.com

本文转自:www.mxhslw.com

本文转自:www.mxhslw.com

返回上一页

| | |
扫描二维码访问